从小,
我们的教育系统就灌输我们要成为强者,
考试要靠满分 (最少要比某某的成绩好),
赛跑要第一,比赛要冠军,
就连吃饭也不可以是慢吞吞。
学数学时,老师说“要快,也要准。”
几乎快,就是相等于好。
成绩好的,就得到奖赏。
考试全科A的,就可以上报。
我们的社会几乎不放过任何的机会,
告诉年纪尚小的我们,
只要你努力成为最好的,
就可以成功。
但是,当我们的烦恼越来越多 
玻璃弹珠越来越少时, 
我们踏出这社会,发现,
慢慢做事的人占大部分。
说着不同语言的人,
拥有与我们不同的生活法则。
做事情,要看关系,
做得快,未必赏,
可能成为别人的敌人。
做得好,你认为对了, 
但是也未必对, 
因为‘对’和‘好’ 的定义,因人而异。
原来,古人已经告诉我们
‘适着生存’,
而不是,强者生存。
在一些社群里,
强的定义,不是以能力来决定,
因为,定义
可以决定于宗教、肤色、或者是关系。
或许你会不甘心,然后反问,
“不是说弱肉强食吗?”
那,我会告诉你关于吃竹叶的大熊猫故事,
熊猫在800万年前就出现在地球,
那时的大熊猫是肉食动物,
与她同时代的肉食动物有剑齿象和剑齿虎。
随着地球气候越变越冷,
许多动植物都冻死或饿死,
大熊猫则躲到深谷,
改变饮食习惯,
选择当时容易寻获的竹叶充饥。
反观所谓的强者-剑齿象和剑齿虎绝迹了。
适应了大环境的大熊猫得以存活至今。
事实告诉我们,
‘吃素’的也可以活的很好。
这是否也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一些生存之道呢?
更多关于大熊猫的故事
http://www.thn21.com/teach/6709.html
http://www.people.com.cn/GB/huanbao/8220/30473/31759/32141/2351102.html
发现这网站的解说更容易明白
回复删除http://www.mifang.org/du/zr2/p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