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4日星期三

全职妈妈假

每到学校的年终假期
也是我父母出国旅行的时间
因此
我都得安排好工作
当几天全职妈妈的假期
这一次也不例外
当全职妈妈是我的理想
每当这么说
骏就会调侃我
应该嫁给一个有钱丈夫
其实
我只是想多一点时间陪伴孩子

这一次父母出游五天
五天和女儿腻在一起
一直都很愉快
我也可以感觉到女儿的喜悦
而且
从她的睡眠和食欲来看
她真的是处在好心情中
我也觉得女儿反而变得更独立
也更勇敢
记得有一次
我必须拿好多东西从我妈家搬回家
我实在拿不到这么多
只好叫女儿背着小书包
背着她的小水壶和一些玩具
我妈家外有许多野狗
其中一直母狗老爱睡在我妈家门前
每次女儿看见它
都一定要我抱
背着书包的女儿知道这次我没办法抱她
我听见她小声地说
"母狗(我们都这样叫它),不要咬萱萱。"
我想女儿在学习自己克服心中的恐惧
这真是了不起的事
接着
她从家里的停车场走路到家
自己走长长的梯级
之后
还要帮我拿一个小包包
一路上
都没有吵着要抱
这真让我感动

我妈说女儿很黏我
假如只是我在看顾
女儿一定变得娇滴滴
可是
我倒有不同的见解
就是因为我工作
女儿反而时常缠绕着我
这几天我没工作
女儿知道我不会走开
她反而更独立
多一点时间陪伴孩子
对孩子的成长一定会有正面影响
可惜
我的全职妈妈假期已经到尾声了

2014年12月12日星期五

疯狂的事

好久没做过什么疯狂的事
最近
我突然做了一件事
就是在一星期里
完成了五本Photobook
我一直都记错了免费photobook的期限
发现时只剩下刚好七天的时间
而我又那么幸运
得到五本的固本
虽然这相簿的尺寸不是最理想的
但是
不必付钱就已经足够吸引我
再加上
我喜欢把看照片
把照片收集在电脑里
觉得实在没趣味
但是
在七天赶五本相簿
对我来说有点挑战
因为我只能开夜车
加上
在这手机时代
我们每人的照片存量实在是惊人
要从中筛选出完美的相片
才是让人最累的事情
赶着赶着
感觉像回到大学赶功课的日子
我一直都是那种临死才有灵感写功课的

可是
我也很感恩有这机会
让我从新回顾萱成长的过程
要不是做相簿
我也不会每张照片细细地欣赏
看着看着这些照片
觉得这一年真的很充实
几乎每个周末
我们都有活动
有时到一些大型公园
有时到郊外
有时出游
有时参与playgroup的活动
时间就这样慢慢地一周有一周地飞逝
每个周末都真的好高兴
再看着看着
发觉萱萱也慢慢地成长了
从吃东西弄得一塌糊涂
到自己干干净净地吃完一顿饭
还有许许多多让人难忘的点点滴滴

最后一本相簿
是巴厘岛的照片
这一个旅程最让我难忘的
不是巴厘岛的景点
而是我们的笑容
还有那喜悦的心情
我深深地感受到萱萱的兴奋及满足

五本完成后
感觉像穿越时空
每一张照片的情况都历历在目
我也感到好有成就感
我叫骏给我一个称赞
他说
"你真的很变态!"

好一句赞美的话


2014年12月7日星期日

留在记忆中的萱萱

小朋友记事情的记忆力都是短暂的
但是学习到的新事物
都藏到脑海里
我们常问萱萱搭飞机到哪里呢?
和谁一同搭飞机?
刚从巴厘岛回来的几个星期
萱还能准确回答这些问题
可是
之后从她的答案中就看出来
她的记忆已经模糊了
虽然我们尝试让她维持一些记忆
不过
我们依旧抵抗不了
这大脑的自然发展原则
大部分人对自己的成长意识都是从三岁开始
三岁之前的事物可能是藏在潜意识
看来
小朋友们在三岁前的故事
都是留给父母的最美的礼物

我们就是无法阻止大脑的发展
同样的
我们也无法阻止大脑的退化
老人痴呆症的其中一个症状
就是只记得年轻时发生的事物
但对于新事物就没办法储存
当孩子都长大
我们也会老去
到时
或许
长大成人的萱萱会努力让我记得她是谁
可是
在我的心目中
永远只记得那小小
常常吵着要吸奶的小萱萱

2014年12月2日星期二

亲切的称呼

下午
听父母在家的谈话
"那个猪头肉仔的家。。。。"
"他隔壁那个卖菜佬不是一样。。。"
"以前的那个菜粿婆。。。"
"。。。现在,那个面嫂的家。。。"

这些猪肉仔,卖菜佬,菜粿婆,面嫂还有煤气佬,烧肉仔,包婆,杂货店佬。。。
我的父母叫巴士婆,巴士佬
许多以职业为称呼的人物
其实就是他们生活的写照
从前在同一个社区
从事相同职业的人不多
直接用职业加性别就可辨认
相同职业的可以有
猪肉仔及猪肉佬
而且他们日常的话题也围绕在这些人中
大家几乎这么靠近
讲到什么佬,什么婆
她或他好像都是你的邻居
这样的称呼
或许在未来的社会
渐渐消失
因为大家通常都到超市购物
就连隔壁邻居从事什么行业
我们都不大理解
更不要说那卖东西的某某人

突然
我很喜欢听父母的谈话
这样的称呼
就是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

2014年11月20日星期四

妈妈需要筛子

每次带萱到游乐场,
总会遇到一些妈妈或保姆。
不懂她们是找话题,
还是爱比较。
从小到萱两岁一个月,
我听到各种比较项目:
如,
"你的女儿个子太小了。我的这个。。。"
(这是最常听的。太习惯这对白了)

"几岁了,还要一直抱着,你看我的。。。"
(是的,萱的确很享受被抱抱的感觉。可是,当你不在时,她就会自己走的。)

"喝多少格奶?我的。。。"

"你的吃饭还是吃粥?吃多少? 我的是。。。"

"你的才只有几个牙,我的已经。。。"
(安娣,你真厉害,站这么远,这么快就看到萱长几颗牙。)

"你的还包尿布,我的一岁多就。。。"
(这样也要比 @@)

比较是人之常情。
当然,
我心里也会做比较。
想知道同龄中的孩子能掌握的能力,
自己的孩子是否有落后。
做到就好;
做不到的是因为发展迟缓,
还是身为妈的没有引导孩子。

可是,
我想贬低他人,
然后再抬高自己孩子的做法,
听起来真的很碍耳。

我想做妈妈真的需要装个耳筛子,
什么话都听进去,
真会让人吃不消。
有些话,
听了一笑置之度外,
这样生活会美丽些。

2014年11月19日星期三

黏人的宝宝

很多人都说
母乳喂养的宝宝很黏人
更准确的说法是
有亲喂的宝宝很黏妈妈
也因为这个原因
有些妈妈会选择泵出母乳
然后用奶瓶喂奶
因为她们都觉得黏妈妈的宝宝很难缠
妈妈想做点什么也不行
一点自由也没有

也有许多人认为黏人的宝宝是没安全感
我想这也很正常
根据心理发展学
安全感建立在母婴亲密关系上
只有妈妈满足小宝宝的需求
这种亲密情感才会建立起来
宝宝也才逐渐信任妈妈
慢慢建立了安全感
然后才会有爱
才会听从妈妈
接着就出现勇气
长大一些就会独立
这个过程是渐进式的
没有捷径
但每个孩子需要时间长短不一
只要妈妈坚持不懈
孩子会愿意要学习独立的一天

可是
我倒觉得
黏人是宝宝的权力
小小的宝宝总要知道自己该依靠谁而活
其实宝宝黏妈妈是对妈妈的信任表现
他知道这个人是值得信赖的
无论他怎么顽皮   捣蛋
妈妈也不会离弃他
听妈妈的话准没错
她不会骗我
这孩子看似很黏妈妈
心里却是满满的爱
满满的力量
等到有一天力量储存足够
他就展翅高飞
飞上属于自己的蓝天

假如不黏妈妈 反而谁都可以跟
那也很可怕 
因为宝宝心中没有一个根
也可能会是没有安全感
看起来天不怕 地不怕
心中也没有健全的母婴亲密关系
那到底他要听从谁的话
要跟谁的规矩
有事情发生要依靠
也不懂靠谁
这样的孩子
看似独立
其实心里很空
还有无力感
单靠自己的力量
一路上越走越累
最后就看他个人造化了

2014年11月13日星期四

安娣,我知道你的存在

女儿不爱午睡,
每次午睡的时间都不长。
稍微一点风吹草动,
她就醒过来。
为了让她好睡一些,
我可换了好几个地方,
起初都在后卧室,
发觉邻居大哥爱在她午睡的时间练习打鼓,
女儿就不必睡了。
然后在前卧室,
前卧室的wifi功能弱,
我就不能上线了。
最近换客厅,
一切还好,可是,
我发觉她通常在很固定的时间醒过来,
仿佛有闹钟把她唤醒。
因为那段时间是午饭时间,
开始时,
我怀疑是路上来往的车辆多,
交通的吵闹声惊醒她。
后来,
我发现女儿醒来的时间刚巧也是邻居安娣载孙子放学回家的时间。
这安娣是个'不拘小节'的邻居,
她爱从屋前大大声喊叫她的孙子。
接着,
可以听见她的孙子从屋后大声回应她。
这样的情况天天发生。
话说,有一天,安娣要洗衣,
她对屋里的孙子喊道,
"xx,你冲凉了没?"
孙从屋后喊到屋前,
"冲了。"
安娣又喊,
"你冲凉没换内裤啊?没你的内裤的?"
孙子用相同的音量喊道,
"冲凉一定要换内裤的咩?"
当然这对话是以安娣的骂声结束。
所以,
安娣几乎没有一丝不好意思,
她的孙也同样大方。
身为邻居,
我可没兴趣知道你有没有换内裤,
但是,这确实增添了一些生活乐趣。
只不过,
安娣在女儿睡午觉时回来,
这就增添了我烦恼,
安娣的声音超嘹亮,
每次回来,
她的孙又很快进到屋后。
因此,她一定在屋前扯开喉咙喊话,
就这样,
我女儿就在他们一喊一叫声中张开那好不容易才盖下的眼睛。
安娣,
我知道你回来了,
可是,
你可以不让我知道吗?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回到尿布时期

纸尿片的确是现代父母的救星,
父母不必为一箩箩肮脏尿布烦恼,
不必清洗。
不必为湿了的沙发或毛毯,
反反复复抹了又抹。
同时也不必准备太多床单,
换了又再换。
我想纸尿片最吸引现代父母的特质是-
父母可以带着宝宝趴趴走,
游山又玩水。
纸尿片湿了,擦擦屁股,
换张新的,问题就轻而易举解决好。
但是,
这个帮千千万万父母解决问题的
伟大发明,
却制造了另一个问题。
问题就在纸尿片被扔在垃圾桶开始。
每次我看见垃圾桶堆着女儿的纸尿片,
我就开始感到内疚。
可能我的想像力丰富,
看见桶里的纸尿片,
我仿佛看见垃圾场里堆积如山的尿片。
自己养大了一个孩子,
但留给她一个尿片山。
那真是罪过,罪过。
为了让自己心里安心些,
我决定回到尿布时期。
这个决定不只影响我一个,
还包括我家的父母。
因为尿布不能承受太多尿尿,
这也意味着帮我看顾女儿的父母得勤力换尿布。
同时,我们又回到要清洗尿布的年代。
一个不留意,
我们也得做抹了又抹,
换了又换的工作。
虽然工作量增加,
可是,
女儿开始会说自己尿尿了,
而且也比较肯坐在小厕所里尿尿或拉便便。
我开始觉得一切的努力是值得的,
我十分感激父母支持这个改变,
让我深深感受父母都是伟大的。
我更希望是这不舒服的湿尿布能让女儿尽早告别尿布,
然后自行如厕。

P/s 出外时,依旧还得靠纸尿布。

现代尿布图案设计可爱,不必穿裤子也很可爱。

2014年10月29日星期三

吃或睡

我老觉得人生中
有两件事情特别浪费时间,
那就是
吃和睡。
肚子饿,
不得不吃;
打盹了,
不得不睡。
每当做东西干得起劲了,
偏偏就被这两件事打岔了。
我总爱问人,
假如有一天
让你选择可以豁免其中一项事情,
而你依旧能生存,
你会选择不必吃
倘或
不必睡?
要是我有这样的选择,
我想我宁可舍去吃。
吃实在是太烦恼,
要吃得健康,
费心思,
要吃得好滋味,
费脑筋,
要吃得丰富,
费金钱。
要吃多样化,
费时费力又费钱。
当然我不否认吃是人生中一大享受,
不过,
相比之下,
睡得来的回馈,
远远超越吃。
找个好地方,
闭上眼睛,
运气好时,
不必费时费力,
就可以享用山珍海味。
最让我享受睡觉的时间是
这时刻我可以好好放下一切,
往梦乡去,
不费心思,
不费脑筋,
也不费金钱。
只要费时间。
你呢?
你选吃或睡?

2014年10月20日星期一

不同的身份

从2007年尾直到2012才顺利完成我硕士学位。2011年呈交论文,2012年评审及终于结业。花了不短的时间研究儿童发展心理学,讨论及写论文。可是怎么也觉得自己总是在纸上谈兵,一点都不切实际。直到自己当了妈妈,才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可以派上用场。

心理学原本就是一套关于人类的行为,思维及情绪的理论。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有人提出许多不同的观点。没有绝对的正确也没有绝对的错误,许多时候每一个论点都有它的优势及劣势。也因为这样,心理学很有趣也很难捉摸。

当了妈,面对孩子的种种状况,心里好希望有个肯定的解决方案。可惜,人就是没有绝对的方程式。因此,当了妈后,才真正了解为何心理学有这么多不同的理论。那套理论合自己的口味,你自然会较容易采用它的论点。可是育婴不是一个人的事,身边的人都会展现出他们的关心并提出建议。我的情况还好,无论娘家或父家都给予很大的空间。我这个新手妈妈可以说是跟着书来养孩子。可是,我忽略了还有一个更大的影响力,那就是一个与我一起长大的潜意识。这看不见的另一面就像邻家的三姑六婆,不断质疑我从书上学得知识。或许我们都不察觉,在我们没当上父母时,我们的潜意识已经从自己的父母那学了许多功夫。再加上平日自己不自觉中,耳朵已经把三姑六婆的育儿经都收集在脑海里。这些阿姑六婆的方法是我们最熟悉,也是自己被照顾的方法。因此,要这一面的自己完全接受书上所说的新世界,这的确很挑战,因为书上也没有保证书,一切后果自负。有时,我就像自己与自己争论不休。唯有Google更多的资料,说服自己。

从前上课时,婴儿期可能只要花一两个星期就上完了。可是现在的我却觉得上课学得都是皮毛,而且理论与实际情况的确有许多出入。比如说,初生婴儿较没安全感,会时常闹,父母的陪伴与抱抱会让宝宝感到安心,而attachment parenting却是建立婴儿安全感的钥匙。可是,书上却没说明婴儿需要多久才会有安全感。我知道每个婴儿都有他的特质,我也坚持尽量宝宝哭闹或不安就亲自安慰她,凡事尽可能亲力亲为。可是,我却久久看不见安全感的萌芽。感觉上,我的女儿依然很胆怯,在陌生人或陌生环境中变得很不自然。

两岁后的萱萱,终于有所改变。她的本性依旧是慢热及内向的,但是她是个快乐的小孩。在家,她开始能独自玩玩具或翻书自己讲故事。有时她会自己哼着不知名的音乐,自己娱乐自己。来到商场或在外渐渐地愿意尝试自己走,不再吵嚷道要抱抱。可能对于一些孩子,当孩子能自己走动时已经不要父母抱抱,反而自己享受到处窜。可是,萱萱到屋外一定要我们抱,要紧贴着我们。现在,看见她的成长,我很欣慰,我也相信书上所教的是有道理的。教养从来没有捷径,也不能假手于人,而且还需要好多好多的耐心与恒心。我希望我的孩子开心及有信心,教养孩子的工作,成长了孩子,同时也成长了一个妈妈。

2014年10月15日星期三

世界之窗

上世纪的人类称电视机为世界之窗。
我想现今社会中,
智能手机可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之窗。
只要有网络设备,
我能当修才,
不出门也知天下事。

只要有网络设备,
凡事都能请教Google老师。
别小看这位老师,
就连大学教授也会叫你凡事都Google下才下笔写论文。

只要有网络设备,
我可以偷窥千里以外的你生活近况。
一个不小心,
网络世界泄漏了许多你与你身边亲人的生活细节。

只要有网络,
几乎无时无刻都可以畅游这世界,
可是。。。
只要有网络。。。
为何我家的网络系统就那么爱出毛病?
我就是没有一个稳定的网络设备。
从我的窗户看出去,
只有一个正在不停转动的圈圈,
还有一个令人抓狂的字-loading.囧

两年之差

两年后,
回到属于自己的地方,
略略阅读自己的思路记录,
那么熟悉却有点遥远。

才两年,
多加一个身份后,
人生观念几乎又有另一层的见解,
这又是一个学习的起点,
不是说学无止境吗?
人生就是在学海中,
为自己找一个方向,
给自己的生命导航。

«花婆婆»故事中有一节我特别喜爱
-要做一件让世界变得美丽的事
这样的人生目标
应该是恰恰合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