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学过一句谚语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过新年时,华人把这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
早在一个月前,卖礼品的广告已经绵绵不绝耳,
要孝顺的、要感恩的、要亲情的,
统统都得送礼。
这‘礼‘是礼物或礼品的礼。
然后,家家户户都得准备各种礼品,
最普遍的是食品,
我妈也准备了一些糕饼,
自己吃的、招待客人的,还有送礼的。
还没到新年,橱里已经是满满的礼品和食品。
说实在的,假如要在十五天内吃完,
想不发‘福’,也很难了。
过年了,要去拜年了,也是送礼的佳节了。
拜年总得带上一些礼品,还有一些柑。
来拜年的也同样带上一些礼品,
主人家也不能让客人只带着‘两束香蕉’ 离去,
所以,也得回一些礼品,还有一些柑。
这‘礼’就是礼节的礼,也是一些与人相处的不成文规定。
总而言之,跟着做,就准无错。
新年期间,礼品都是这边收下,
然后,又送给另一家。
这些礼品最后落在谁家,
我想也无人知晓。
只怕这样的交换礼物一直持续着,
到最后,
回到自己家。
那就十分搞笑了。